九游娱乐中國網4月2日訊 (記者 唐佳蕾)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兒基會”)與濱州士平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的“為愛築橋”公益行動,自2023年啟動以來,已累計投入資金1200萬元九游娱乐,惠及超1.2萬名學生。2025年3月24日,中國兒基會副秘書長王海靜、濱州士平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朱北娜一行再赴雲南,走訪調研項目落實情況。從改善鄉村校園環境到資助困境學子,再到女童心理關愛,這場跨越山海的公益行動,正在為鄉村教育振興注入蓬勃生機。
大理護理職業學院是此次走訪的首站。這所學校是大理州人民政府主管的一所醫藥衛生類專科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學校,其前身是成立於1953年的雲南省大理衛生學校。目前,該校82.57%的學生為女生,38.5%為少數民族,公益資助正成為她們改變命運的重要支點。
大理護理職業學院受助學生小雪(化名)和燕兒(化名)中國網記者 唐佳蕾/攝
該校護理助産專業的大一學生小雪(化名),是今年200名高職女生受助學生之一。這位彝族女孩的父親在她9歲的時候意外去世,母親離家出走,她與妹妹由年邁的奶奶和姑姑撫養。然而生活的艱難並沒有消磨她的意志,她的眼神中透露著堅定,她告訴記者:“愛心人士的資助,讓我感受到了愛和溫暖,也讓我離夢想更近了。”
19歲的燕兒(化名)來自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的一個小山村,父母因殘疾喪失勞動能力九游娱乐,全家靠低保維生,而她也成為了這個三口之家裏唯一的希望。從小她就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一邊照顧父母,一邊刻苦讀書。“我曾因家境而自卑,但好心人的幫助讓我看到了希望。”談到這裡,這個倔強而堅強的姑娘,流下了眼淚,她説,“這些善舉,讓我能夠繼續讀書,給了我改變命運的機會,將來我要建設好自己的家鄉九游娱乐,為更多人築起圓夢之橋九游娱乐。”
大理護理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蔡德周表示,通過“為愛築橋”項目,學校裏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得到了資助,這不僅減輕了受助學生的經濟負擔,更給了她們戰勝困難、追求夢想的勇氣和力量。
3月25日清晨,無量山還籠罩在薄霧中,南澗縣第三中學的讀書聲已劃破寂靜。這所距離縣城45公里的鄉村中學,曾是許多孩子求學路上的“最後一站”。如今,隨著“為愛築橋”公益項目落地雲南,改變正在發生……
2024年,“為愛築橋”行動向南澗三中發放18萬元助學金,惠及100名學生,併為500名女生提供“青春期關愛禮包”及健康講座。
來自南澗縣樂所村的晶晶(化名),今年讀初三,她將剛收到的“青春期關愛禮包”緊緊抱在懷中,臉上滿是喜悅。“禮包和知識講座,讓我有種被關心著的溫暖。。”她告訴記者,這筆助學金夠她一年的生活費了,因為馬上要中考了,她想用一部分錢來買書。“愛心人士的善舉像光一樣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將來我也要成為照亮別人的光九游娱乐。”晶晶説。
南澗三中的女生們收到“青春期關愛禮包”開心地將包高高拋起。中國網記者 唐佳蕾/攝
“‘為愛築橋’行動為同學們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南澗三中校長張增貴觀察到,受助學生成績顯著提升,性格也愈發開朗自信。“公益不僅是物質支援,更在塑造積極的人生態度。”他説。
為幫扶雲南省欠發達地區教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改善校園環境,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提高孩子們的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水準,由濱州士平公益基金會攜手中國兒基會每年投資60萬元,持續在雲南省實施5年“魏橋希望澡堂”公益項目。
3月26日,工作組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了位於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西南部的班洪中學,這所學校距離縣城37公里,是一所全日制農村寄宿學校,學生均來自於本鄉山村家庭。
項目回訪組剛踏進校園,一群學生就圍了過來。家住班洪鄉公坎村的初一年級學生小雲(化名)拿出一封親手書寫的感謝信遞到朱北娜手中,他説:“感謝你們為我們換上了新的太陽能熱水器,現在只要打開水龍頭就有源源不斷的熱水流出來。我希望以後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幫助更多山裏的孩子走出大山。”朱北娜親切地詢問了孩子們的生活、學習情況,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為夢想而奮鬥。
班洪中學校長田志雄説:“澡堂修繕後,學生們都能洗上熱水澡了。食堂也更換了新餐桌,孩子們用餐的環境更好了。”
“魏橋希望澡堂”公益項目受益的還有滄源佤族自治縣民族小學。項目回訪組來到這所學校時正值放學時間,孩子們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打籃球,還有一些在打乒乓球……操場上回蕩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去年9月項目正式實施,我們把18.7萬元資金全部投入到學校浴室的提升改造當中,更換了太陽能和28個洗浴設施,鋪設瓷磚、地坪等配套設施,為孩子們提供安全、舒適的洗浴環境。”縣民族小學副校長鮑光明向記者介紹,為了確保同學們安全有序使用澡堂,學校也進一步完善對浴室管理制度。
在雲南省實施“為愛築橋”暨“魏橋希望澡堂”公益項目執行情況總結會上,王海靜指出,兩個公益項目的實施,不僅解決了孩子們眼前的困難,更為他們鋪設了一條通向未來、充滿希望和機遇的光明之路,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關愛中成長,在支援中綻放潛能,共創美好未來。“在未來的項目執行中,中國兒基會將始終堅守初心,牢記服務兒童健康成長的使命,與濱州士平基金會保持密切溝通與合作,共同推動項目的順利實施。”王海靜強調,雲南省各級婦聯組織要加強資金的管理和監督,確保每一分善款都能得到透明、高效的使用,真正惠及困境兒童。
雲南省實施“為愛築橋”暨“魏橋希望澡堂”公益項目執行情況總結會召開。中國網發 陳藝/攝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公益行動的價值與意義。每一次走訪學校,每一次與師生交流,都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繼續前行的決心。”朱北娜表示,該項目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前方的路還很長。相信,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為愛築橋”公益行動將為更多的孩子搭建起通往夢想的橋梁,為鄉村教育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2023年5月24日,中國兒基會攜手濱州士平公益基金會共同啟動實施“為愛築橋”公益行動。該項目自2023年起連續5年合計投入3000萬元在雲南省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實施,通過改善鄉村學校的硬體設施、資助義務教育階段的困境兒童、為青春期女童提供關愛服務、提升高職女生職業技能等,助力更多少年兒童實現人生夢想、擁有美好未來,預計惠及少年兒童超3萬人。
從助學到基建,從關愛女童到技能培訓,這場公益行動正以“潤物細無聲”的力量,讓鄉村教育的星火漸成燎原之勢。
當助學金化作書本,當冷水浴變成熱水澡,當自卑的眼神轉為自信之光——雲南山鄉的每一處細微改變,都在書寫“教育公平”的生動注腳。正如受助學生雪兒(化名)所言:“愛心築起的橋,讓我們相信奮鬥能跨越山海,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在雲南的群山中,這些星星之火,正照亮無數個未來。在雲南連綿的群山中,“為愛築橋”正用人性化的項目設計,丈量著公益的尺度與溫度——這裡的每一分錢都看得見去向,每一個孩子都被允許擁有“不普通的夢想”。